华人网

标题: 德国华人抗“疫”的两个“战场” [打印本页]

作者: 华人之家    时间: 2020-2-23 19:34
标题: 德国华人抗“疫”的两个“战场”
  (抗击新冠肺炎)德国华人抗“疫”的两个“战场”



  中新社柏林2月23日电 (记者 彭大伟)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出现以来,祖(籍)国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时刻牵动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心。身处德国的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华侨华人正同时在两个“战场”上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第一个“战场”,是疫情发生后,从柏林到法兰克福,从慕尼黑到杜塞尔多夫,德国各地的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留学生纷纷慷慨解囊,为湖北和其它疫情严重地区捐赠了大批急需的医疗防护用品。



  在物资供应紧张以及航空公司运力因疫情受影响的情况下,多个旅德侨团、校友会和热心华侨华人使出浑身解数、精诚协作,确保了抗击疫情急需的物资能够及时被运至中国国内的一线医疗单位。



  “一群没见过面的校友,远程协作,在7天时间内,用工业化方式组织起来,用跨境电商的方式完成最高效的海外捐赠。”就职于德国大众集团的华中科技大学德国校友会秘书长何烁如是总结。



  第二个战场,则是如何向德国主流社会说明中国疫情的真实情况,正面回应德国媒体上存在的偏见和不实报道。



  “新一代的旅德华人希望能够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旅居德国多年的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陈平看来,此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议题一样,都是不分国界、关系到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事,“中国采取的前所未有的措施为全球抗击疫情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时间,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希望世界对中国能够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选择在德国主流社会主动发声的华人中,包括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俊博士。来自武汉的周俊在疫情发生后接受了当地媒体《明斯特报》和《威斯特法伦消息报》专访,并登上报纸重要版面。



  “大多数德国媒体用受感染人数去报道疫情,封城后老百姓生活供应保障如何,人们不得而知。”针对德国媒体的悲观论调,她在采访中介绍了武汉市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大量工作,“事实上当地解决了百姓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武汉紧缺的是医用物资”。她还向德媒介绍了自己担任主席的德国湖北友好协会为武汉发起的募捐倡议。



  “报道刊出后,不少当地民众致电编辑部,表达了希望援助湖北抗击疫情的心愿。”据周俊介绍,德国湖北友好协会顾问、北威州议会总务委员会前主席约斯特迈尔看到报道后,在其任重要成员的”德国荣誉领事联盟”为湖北发起倡议,并作为4个地区诊所援助机构的董事会主席积极组织医疗物资的援助。



  在不久前开幕的明斯特“国际母语节”上,周俊和明斯特大学马克博士创作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德文版绘本被选中作为第一个登台亮相的故事向当地公众介绍,这也是“国际母语节”举办多年来首个来自中国的故事。



  他们分别用中德文向大家朗读了这个来自中国武汉的传统文化故事,该校学生杨媛妮用古筝演奏了《高山流水》。随后还播放了武汉市在疫情暴发前后对比、以及武汉人英勇抗“疫”的短片。



  “很多德国人看完都流泪了,我想经历过战争和灾难的民族能够对我们当下的遭遇感同身受。”周俊说。



  国际母语节组委会主席贝娅塔表示,“知音”是自己学会的第一个中国单词,“德语中也找不出如此美妙的表达,它不分国界、民族,无关身份、地位,只关注心系彼此,在疫情面前,我们为武汉加油!”



  在德国华人圈广为转发的一篇微信文章中,就读于德国亚琛工大、并于该校国际处负责对华高校合作的陈蔓玥记录了自己与随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的母亲在疫情暴发后的远程互动。1月27日,德国境内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后,西德意志广播公司来到亚琛工大国际处采访,陈蔓玥出现在报道中。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作为德国名校的亚琛工大校长乌尔里希·吕迪格(Ulrich Ruediger)教授亲自参与了她所在的国际处发起的“#iamnotavirus”(“我不是病毒”)活动,向在德中国留学生表达了声援,并减少了学校教职工对此话题的不必要恐慌。



  “希望经过此次疫情的考验,我们能够超越‘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分野,站在人类共同的角度去应对共同的挑战。”陈平表示,她正在积极谋划待疫情结束后,发动旅德华人专业人士,与中国国内的公共卫生、环境治理等领域专家展开对话,加强两国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借鉴。(完) 【编辑:王诗尧】




欢迎光临 华人网 (https://bra.chineseo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